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十年间
深度关注|推动纪检监察监督与财会监督贯通协调
推进国安机关工作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

多行业心理健康水平堪忧 亟须法律法规“上手段”

发布时间:2020-08-03  来源:央视网-科技日报  字体大小[ ]

  原标题:维护特定岗位从业者心理健康 亟须法律法规“上手段”

  今年,全球遭遇新冠肺炎疫情,餐饮、房地产、线下娱乐场所、旅游等行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但心理健康行业反而开始被人们关注。而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曾预测,抑郁症将成为2020年第二大的疾病负担。

  近期发生的贵州安顺公交车坠湖事故,系因司机蓄意报复社会,这让公众把目光聚焦在公交车司机群体的心理疏导上。随后,交通运输部发文,督促公交企业密切关注驾驶员身体、心理健康状况,严禁心理不健康、身体不适应的驾驶员上岗从事营运,严禁客运车辆司机带病运行,加强公交车运行动态监控,及时提醒和纠正不安全驾驶行为。

  事实上,除了公共交通驾驶员之外,教师、医生等涉及公共安全问题的特定岗位,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同样值得关注。

  多行业心理健康水平堪忧

  近年来,特定岗位职工因心理或精神健康问题,造成一定危害性的公共事件频见报道。

  2015年,“德国之翼”4U9525航班在巴塞罗那飞往杜塞尔多夫的途中,27岁的副驾驶员卢比茨操控着飞机撞向阿尔卑斯山区的山谷,导致机上149人全部遇难。后来该事件调查细节进一步被公开,这名副驾驶之所以蓄意坠机,是因为深陷抑郁。

  这一事件当时一度掀起了国内外对飞行员心理健康评测和管控的讨论及思考,这个以149条生命为代价的案例至今仍被作为职业心理健康管理的典型案例。

  国内也不乏相关相似案例。据2019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我国第一本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显示,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巨大,但寻求心理健康服务尚不够便利。其中,很多行业中特定岗位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

  该报告指出,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主要存在抑郁、焦虑及偏执的心理问题,中小学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大学老师。

  在报告中,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主要存在焦虑、偏执、抑郁的心理问题,其中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医务工作者有外科医生、急诊科医生、儿科医生及护士。

  报告还显示,超半数的银行职工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其中54.9%的职工存在焦虑情绪,61.2%的职工压力感较大或很大,30.6%的职工在工作中表现出高程度倦怠。

  “总体来讲,工作压力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的,如认为本职业发展没有前途、工作任务数量多难度大、绩效压力,以及工作本身性质问题等。但是,仅仅由于工作压力所导致的职工极端性事件发生概率通常不高,往往是由于个人某些特殊的经历或某一特定压力源所导致,如遇到重大挫折、伤害,或人际关系问题、家庭情感问题等,甚至可能是抑郁症等精神疾病。”长期从事职业心理健康相关领域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张西超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压力纾解不及时或藏众多危害

  “在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教师、飞行员、医务人员等面向不特定人群的特殊岗位员工,职业心理健康管理尤为重要。”张西超说。

  他指出,如果这些特定岗位员工的紧张状态得不到及时缓解,会带来多方面的潜在危害。

  首先,有可能引发职业倦怠,缩短职业寿命,即职业情感低落或衰竭,职业态度恶化、职业成就感严重不足等。其次,长期在较高的压力下工作,也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再者,还可能会引发疾病,这些疾病不单单指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等心理疾病,还可能累及身体器官,如胃溃疡、高血压、类风湿等,甚至出现猝死、“过劳死”等意外情况。严重者还会导致自杀行为甚至他杀犯罪行为。更要引起重视的是,岗位的特殊性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公共安全威胁,造成社会人员的伤亡。

  如何纾解这种紧张状态?张西超给出了一些专业建议。

  从自身角度出发,要学会自救,在意识到可能存在上述问题时,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同时,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心理韧性的建设就十分重要。简而言之,我们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抗压能力,遇到困难不轻易退缩放弃,以积极的心态寻求解决之法。

  此外,心理状态和情绪还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进行调节,如保持健康的业余爱好;做志愿者、参与募捐等公益活动;劳逸结合,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寻找职业的意义感,非工作时间则让自己完全松弛下来;适当加强锻炼、增加出游机会等,这些都有助于缓解过度紧张的状态,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健全法律并引导企业高度重视

  在张西超看来,依靠自身有意识地主动纾解压力只是一个方面,要想从根本上减少特定岗位人员引发的公共安全事件,还需要从心理健康法律法规的顶层设计、相关企业机构的重视程度上多下功夫。“现阶段,我国相关法律规范较少,制度体系尚需完善。”他坦言。

  科技日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目前我国已有《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精神卫生法》等法律对职工健康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和规范,但是其中对职业心理健康方面的预防和补救措施尚未有足够的体现。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因员工心理问题日益频发,他们为了应对这一现状相应推行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日本负责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主要部门厚生劳动省,就劳动者职业健康保护推出了《保持增进职场劳动者健康方针》,其中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有义务解决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应主动开展系列关爱劳动者活动,改善工作氛围和环境,解决员工心理健康不和谐等问题。

  另一方面,企业机构也应高度重视员工心理健康。

  张西超建议,在每年的员工体检中,应适当增加心理检测的内容,做到有效早防、早筛、早治。目前,中国移动、中石化、中国银行等大型企业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索,但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以及学校、医院、公共交通集团等机构,还需进一步完善心理检测及长效监测机制。

  “另外一种国际上普遍的做法是实行员工帮助计划,也值得借鉴。”张西超说。

  员工帮助计划(EAP)实际上是在企业机构内部施行的一种职场精神健康支援措施,通过专业人员的诊断,对企业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提供专业的心理指导、培训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绩效。

  现阶段,国外相对成熟的EAP操作模式和检验工具,经实践证实可有效解决员工工作中的困扰,有利于职工身心健康,提升幸福感水平,增加工作效率及执行力。据悉,目前美国企业的EAP普及率已接近90%。

  “建议我国有条件的企业和机构可以系统地推动员工帮助计划。”张西超表示,此外,国家相关部门设立面向社会大众的专业心理危机热线也十分必要。

中国参政网摘编任薏宏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